在支付行业,一项重大政策——“一机一户”的实施,似乎带来了不小的震动。近期,我们注意到POS机的台均交易量有所下降,而涨价的产品数量却出乎意料地减少。这与我们过往的经验相悖,通常情况下,利润下降会促使操盘方通过提价来维持收益。但为何在这大半年里,情况却出现了反转呢?
首先,我们得了解操盘方权限的下放。以往,涨价往往是整个平台的统一行动,但现在,涨价权限被下放到了单个下级代理。这意味着,任何单一代理商的涨价行为,其影响都远不如过去的大规模集中涨价来得显著。同时,这也为操盘方带来了新的盈利模式——通过下级代理商的涨价来获取部分利润。
其次,操盘方找到了新的盈利渠道。如今,他们的目光更多地转向了流量卡业务。相比涨价,通过加收99元的流量费,他们能获得更为可观的利润。因此,涨价的频率自然就降低了。
但更为严重的是,数据优化问题。据内部人士透露,市面上高达90%以上的盘方都存在偷数据的行为,优化比例从5%到30%不等。通常,偷数据比例达到10%以上就可能被个别代理商察觉,而超过20%就相当明显了。当然,除非盘方完全不在乎自己的口碑,否则他们不太可能偷取超过20%的数据。
特别是2.0联盟模式,被指是数据优化的“重灾区”。部分2.0平台不仅月结压分润,还进行数据优化,使得代理商在核对数据时面临困难。在这种模式下,盘方甚至能轻易地优化20%的数据而不易被发现。
当然,市场上也有不少平台坚守诚信,不进行数据优化,甚至有的平台提出了“偷一罚万”的口号。但这样的承诺能否真正兑现,我们还需拭目以待。
支付行业的现状就是如此,前期高额补贴吸引用户,后期运营却难以回本。为了盈利,操盘方不惜采取涨价、加收流量费、保险费以及数据优化等各种手段。这无疑是一场“大割”,而最终亏本的,肯定不能是他们自己。
如果你在使用POS机的过程中有任何疑问,欢迎添加我们的微信号:7153078,我们一起交流探讨!